
綠色貴陽
美麗筑城



專業創造品牌 誠信開拓市場 服務贏得信任

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感受大自然的靈動

為您營造四季如春的宜居環境

做貴陽市專業、規范、值得信賴的花卉公司
?
?在居住區環境建設中,植物運用是重要的一環,這不僅表現在植物對改善生態環境的巨大作用,更表現在其對于美化生活空間所帶來的巨大精神價值,植物景觀的好壞已經成為居民選擇住房的主要考慮因素,因此也成為住房價格高低的重要籌碼。
?現代居住區建設中,對人的功能需求考慮的愈來愈周到和全面,然而,現實中,要么破壞了原有的生態格局,要么失去應用價值等。因此如何能夠綜合三個方面的各個優勢,并落到實處,是一個大的研究課題。本人無法開展此項研究,僅就幾個具體方面提出思考,以期望對今后植物配置的實際工作有所幫助。
?一、對居住區綠化植物種數的思考:
?現代居住區環境建設中,大凡植物景觀單調,缺乏層次,缺少變化的環境,多呈現兩方面的缺陷:一是植物種數單一,二是喬木、灌木及花草應用量的比例失調。只有植物種類豐富多樣,才能產生植物景觀的多樣性。
?在實際工作中,看過許多居住區的綠化設計圖,一般面積10公頃以上的小區的木本植物種數能達到當地常用木本植物種數的40%以上。而業主滿意、綠化效果好、行內口碑好的小區無不達到了一定的植物種類。因此,根據對現實情況的總結和推測,對于占地面積10公頃以上的小區,在不同區域中植物所應達到的種數與小區所處區域常見植物種數的關系。然而,這種推斷和結論僅是一種統計分析,其結果是否合理,仍需在實踐中檢驗。如果能對所有優秀小區的全部植物種數進行系統統計,有望能夠得到一個更為準確的數據。
?二、人工群落的應用:
?好的居住區環境綠化除了應有一定數量的植物種類外,還應有植物群落類型和組成層次的多樣性作基礎,特別在植物配置上應注重應用一定量的花卉來體現季相的變化。
?采用擬自然的生態群落式配置,利用生態位進行組合,使喬木、灌木、草本植物共生,使喜陽、耐陰、喜濕、耐旱的植物各得其所,從而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肥力,構成一個穩定有序的植物群體。居住區內的環境,由于建筑密集和人類活動頻繁,不利于植物生長,經合理配置,利用共生原理組合群落,可明顯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居住區內應盡可能開辟較大面積的綠地應用復層結構的種植模式。這種結構分上木、中木、下木或地被三至四個層次,對處于不同層次的植物在生態習性上有不同的要求,對于上木要求具備觀賞價值高,耐陰喜陽,冠形端正,株形較為峭立,枝下較高或枝葉稀疏等條件的高大喬木。中木以植物耐陰性的強弱為選擇依據,并兼顧植物的觀賞性和耐粗放管理性,以灌木為主。下木和地被層多為耐陰性更強的低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
?三、居住區公共綠地設置:
?居住區公共綠地設置根據居住區不同的規劃組織結構類型,設置相應的中心公共綠地,包括居住區公園、小游園和組團綠地,以及兒童游戲場和其他的塊狀、帶狀公共綠地等。
?1.居住區的植物配置的原則:
?1.1適應綠化的功能要求,適應所在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點,選擇抗病蟲害強、易養護管理的植物,體現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地域特點。
?1.2充分發揮植物的各種功能和觀賞特點,合理配置,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生相結合,構成多層次的復合生態結構,達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諧。
?1.3植物品種的選擇要在統一的基調上力求豐富多樣。
?1.4要注重種植位置的選擇,以免影響室內的采光通風和其他設施的管理維護。
?適用居住區種植的植物分為:喬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及竹類六類。植物配置按形式分為規則式和自由式。不同植物以各種方式交互形成多種空間效果,植物的高度和密度影響空間的塑造。
?四、設計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我們對居住區的設計,特別是在綠化設計中對植物的運用上,在滿足當地自然氣候客觀條件的同時,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1、尊重自然:
?自然界中的植物不僅有喬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形態特征之分,更有喜陰喜陽、耐水濕耐干旱、喜酸喜堿以及其他抗性等生理、生態特性的差異。如垂柳好水濕,有下垂的枝條、嫩綠的葉色、修長的葉形,適宜栽植在水邊;紅楓弱陽性、耐半陰,枝條婆娑,陽光下紅葉似火,但是夏季孤植于陽光直射處易遭日灼之害,故易植于高大喬木的林緣區域;桃葉珊瑚的耐陰性較強,與香樟的生長環境條件相一致,是香樟林下配置的良好綠化樹種。
?2、符合本地自然環境條件特征:
?植物除了有其固有的生態習性,還有其明顯的自然地理條件特征。每個區域的植物都有各自的生長氣候和地理條件背景,經過長期生長與周圍的生態系統也達成了良好的互利互補的互生關系。而改變植物的生長環境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大樹進城”曾成為一股潮流,雖然其初衷是好的,在短期內可以改善城市的綠化面貌,但事實上,很多“大樹”是從鄉村周圍的山上挖來的野生大樹和古樹名木,這種移植成本太高,恢復生長慢,成活率低,反而欲速則不達,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原生地生態環境惡化的危機。其實真正的大樹應該是苗圃里培育的,用在園林綠地中,與其他植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可以達到一定的景觀效果和生態效益。
?3、生物多樣性原則:
?城市具有人口密度高,自然地貌單一,立地條件較差的特點,而城市中居住區的植物配置由于地理條件因素的制約,物種種類較少,植物群落結構單調,缺少自然地帶性植被特色。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在植物配置中,設計師應該盡量多挖掘植物的各種特點,考慮如何與其他植物搭配。提倡大力開發運用鄉土樹種,鄉土樹種適應能力強,不僅可以起到豐富植物多樣性,而且還可以使植物配置更具地方特色。
?園林綠地的各種效益都是服務于人,園林植物也不例外。綠色植物不僅可以緩解人們心理和生理上的壓力,而且植物釋放的負離子及抗生素,還能提高對疾病的免疫力。因此,植物配置中的生態觀還應落實到人,為人類創造一個健康、清新的保健型生態綠色空間。設計師應在了解植物生理、生態習性的基礎上,熟悉各種植物的保健功效,將喬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科學搭配,構建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立體植物群落。
?五、總結:
?目前,我國城市綠化水平及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的需要與國外相比都有著極大的差距。開拓居住區綠化空間,無疑是縮小這個差距的有效手段之一。合理利用建筑物以及一切可進行園林綠化的場所,進行居住區綠色空間的再創造,建成花園式的小區是人們的期盼,也是園林工作者努力奮斗的目標。